欢迎来到康洁星环境有害生物消杀预防中心官方网站!

北京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

健康环保 • 持续可靠 • 资质认证

18513912313

返回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频道 > 预防知识普及

返回列表 返回
列表

伊蚊分布区变化及控制影响因素 

伊蚊分布区变化及控制影响因素 

  白纹伊蚊多属于野栖或半家栖蚊种,而埃及伊蚊属于典型的家栖蚊虫,具有多次吸血习性,其传播登革病毒能力高于白纹伊蚊,属于登革热世界性传播最危险蚊种。在我国,埃及伊蚊仅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区;而白纹伊蚊具有分布较广,活动季节长等特性,在我国大部分登革热流行区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近几年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白纹伊蚊广泛存在且种群密度较高,而埃及伊蚊分布区正逐渐退化且密度低。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城市化及全球化影响,我国主要媒介伊蚊分布区及登革热病毒病风险区将进一步由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扩展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风险人口相应增加,媒介伊蚊和以登革热为代表的伊蚊传播疾病防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伊蚊
伊蚊

  1、 城市化 白纹伊蚊是典型的容器型蚊种,其孽生场所和生境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容器(水壶、缸、罐、泡菜坛等)、植物容器(树洞、竹筒、叶腋等)特殊容器(废旧轮胎、汽油桶等)和天然石穴、岩洞、水泥池和水泥槽等。此外,窨井、溪床石穴、树洞和竹洞、积水池等也较适宜白纹伊蚊的孳生。虽然孳生水质不同,白纹伊蚊幼虫密度会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孳生的水体来源十分广泛,如降雨、自来水、地下水、池塘水等。埃及伊蚊具有严格的家栖性孳生环境简单,多孳生于居民住宅等场所生活及饮用水容器,如水缸、水柜等。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孳生在室外同一个容器时,在36°C的温度条件下白量增长与流动人口剧增、人们生活习惯和房厦结构改变等问题,势必会引起城市病媒生物原有栖息环境改变,造成密度增加,最终引起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独特的普遍现象。由于房屋和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空气对流不充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孳生快,易造成虫媒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2、 全球化 自然状态下蚊虫的飞行距离相对有限,在城市内引发大面积暴发的原因除了局部环境因素外,人口流动通常是登革热在城市内大范围扩散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蚊虫自然飞行扩散距离有限,但可以通过成蚊、蛹、幼虫、卵等方式随着飞机轮船、汽车运输或其他人类活动而发生远距离的被动扩散。因为媒介伊蚊主要以卵的形式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干燥和寒冷的环境。在干燥和低温时期卵处于休眠和滞育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白纹伊蚊是以滞育卵度过冬季。因为白纹伊蚊的卵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和生命力,易于被携带传播,使得白纹伊蚊能够侵袭入新领地,并发展成为优势蚊种。媒介伊蚊的分布和扩散主要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经济等的影响,所以城市化、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旧轮胎的运输、旅游和国际贸易等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白纹伊蚊的分布。近年来,白纹伊蚊已从原产地亚洲扩散至全球至少28个国家,造成远距离的入侵,成为过去20年间扩散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并且由于白纹伊蚊适生性强的特征很快发展成为优势种群。

  3、 气候变暖媒介伊蚊幼虫生长发育和活动规律与气温、降雨量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对幼虫生长影响最大。全球气候变暖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可产生直接影响,如气候变暖可以提高蚊虫繁殖速度,增加叮咬率,延长其活动季节和扩大地理分布进而影响疾病传播。当环境温度达到各个生活周期发育的有效积温时,蚊虫开始生长发育,并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地缩短周期;但当超过临界温度时发育又会受抑制。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成虫的成虫率也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温度不仅对蚊虫的生命周期和存活率有影响,对其生命生殖力也有影响。研究发现,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幼蚊在6月和9月为高峰期,此期间蚊虫产卵率最高,提示温度对产卵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温度升高使得雌蚊比例升高也进一步影响登革热的流行。随着纬度降低气温上升,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出现时间也随之提前,因此,气候变暖会影响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季节消长和越冬。此外,有研究揭示了叮咬率和温度之间的直接联系,温度的小幅升高就会使蚊虫叮咬频率增加,疾病传播机会增加。温度对登革热媒介伊蚊飞行距离有影响,大部分成蚊在15℃以下不再飞行,在19℃左右仅有约15%成蚊仍然活跃,而低于19℃时诱蚊诱卵器指数为零。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缩短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的外潜伏期,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病原体的致病力。蚊虫可以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散,高纬度海拔地区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登革热的宿主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活动范围也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导致登革热流行范围扩大登革热进入非流行地区后,人群普遍易感,公共卫生防范不足,极易引起暴发疫情。

  4、 蚊虫生态学及抗药性由于杀虫剂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以及缺乏内在活性和蚊虫抗药性的出现,这对我国当前依赖杀虫剂的蚊虫控制策略存在很大挑战。在2010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20余倍的抗性,2012年孙养信等对陕西省安康和铜川两地白纹伊蚊抗性的双硫磷监测结果为2-4倍。下一步,杀虫剂研发以高效、长效和安全为原则,同时,定期开展杀虫剂抗药性监测。抗药性管理依赖于抗药性监测和杀虫,应停用或限制使用已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要合理规范地使用杀虫剂,同时注意施药剂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或使用复配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回到顶部

18513912313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二维码